國信華源:構建“天空地”立體式雨水情測報體系,三道防線精準防洪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暴雨、洪澇、干旱等災害的突發性、極端性、反常性日益明顯。傳統的監測預報手段已無法滿足當前洪水防御工作的需求,亟需借助高科技力量提高水文預報的精準度和延長預見期。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前夕水利部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加快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皶h強調,提前預知、及時準確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信息是取得現代防汛戰斗勝利的首要環節和必要條件?!币虼?,加快構建由氣象衛星、測雨雷達、雨量站和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是勢在必行。近日,中央財政增發萬億國債支持災后重建,其中5700億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將極大地加速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和防洪“四預”能力建設。
北京國信華源公司作為智慧水利領域的“專精特新”技術企業,十余年持續致力于水利信息化技術研發,依托產業鏈一體化能力與技術優勢,為國內十多個省市的社區流域構建了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體系,并積累了豐富的核心技術和應用經驗。
延長預見期、提高精準度,關口前移、防線外推
測雨雷達技術服務
北京國信華源科技有限公司受北川羌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委托,針對山洪災害暴雨局地短歷時特征,對羌族縣開展X波段測雨雷達系統建設,X波段測雨雷達可實現75km半徑(約740km2)的區域覆蓋,測雨雷達通過發射微波信號,探測降雨云體內部的反射信號,進而獲取到降雨云體的三維結構和降雨強度等信息,對流域降雨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短臨預報。通過測雨雷達提供的高空間分辨率降雨信息,能夠對流域內雷達覆蓋區域的降雨情況進行精細化監測,通過氣象水文耦合預報,將洪水預報計算起點從落地雨提前到云中雨,以及對未來1~24h可能發生致災暴雨區域進行自動化風險預警提示,并細化到河流、鄉鎮,實現關口前移、防線外推。
北斗賦能加持,筑牢“落地雨”監測預報防線
雨量監測技術服務
雨量站網作為雨水情監測預報的”第二道防線”是提高預報精準度、預警有效性的重要環節,為保障落地降雨監測數據安全穩定,國信華源自主研發出基于北斗三號的“北斗公網雨量監測站”,充分發揮北斗系統抗雨衰、低功耗、通信快捷及并發能力強的特點,實現降雨量數據的采集傳輸高安全可靠,解決公網通訊不穩定、覆蓋面積狹小等問題,并在江西、湖南、廣西、四川等地河道流域成熟廣泛應用。通過對落地降雨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上游降雨位置、降雨時間、降雨強度和降雨量,提前發布準確的預報預警信息,為政府和公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洪水災害提供有力支撐
全要素感知精準監視河道洪水演進過程
水文監測技術服務
國信華源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和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潛心研發,推出AI視頻測流水文監測一體站,能夠替代傳統雷達流速計、ADCP測速、纜道鉛魚測流,大幅降低測速成本,提升了測報效率。實現了中小河流水位、流速、流量全天候非接觸式自動監測,水文信息采集傳輸接收處理、預測預報和分析評價全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有利于加快建設和完善與流域水系相匹配的水文站網,提升整個流域的水情測報能力,為水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效支撐。
通過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系統拉長預見期,依靠雨量站網提高精準度,最后通過準確度最高的水文站監測進行兜底,“三道防線”互相補充、相互支持、層層遞進,共同構建“天空地“立體監測網絡,進一步延長雨水情預見期、提高精準度,為防洪”四預“業務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國信華源十余年來一直專注于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領域探索與研究,擁有監測預警領域全系列國家專利和著作權及產品線,為客戶提供從“勘察、設計、實施、運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已為全國上千個縣、幾萬個社區村莊提供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應急響應等服務,用科技服務民生,用科技守護一方平安
熱門資訊
換一批-
國信華源:地質災害智能化監測預警產品推薦,助力監測預警體系高質量建設
自然資源部發布《縣級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指南(試行)》,以提高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數據支持精度。北京國信華源公司等企業推出多種監測預警設備,包括GNSS監測站、邊坡探針-傾角計、裂縫計、泥水位雨量智能感知監測產品等,適用于地災、礦山、水庫等領域。2024-02-27 -
國產原創:國信華源監測預警系統獲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認可
國信華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新方法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監測預警技術自組網領域的自主創新、自主可控。解決極端條件下監測數據無法及時上傳和預警信息無法及時發布問題。提高監測數據采集傳輸的實時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切實提升了我國地災監測預警專業化水平。2021-12-24
推薦
換一批-
湖南全省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會議在瀏陽召開,“瀏陽經驗”獲表彰推廣
7月4日,湖南全省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會議在瀏陽召開。會上,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羅毅君對瀏陽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在工程管理質量、管護模式、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值得推廣。2023-07-10